
标题:20岁孙颖莎的奥运之路:每一块奖牌都浸透汗水
要说国乒队里付出最多的,非孙颖莎莫属!李隼教练在颁奖典礼上的这句感慨,让现场观众瞬间湿了眼眶。这句简单的话语,揭开了这位00后小将鲜为人知的奋斗历程——东京奥运前三个月魔鬼训练中每天要完成100次精准击球;备战巴黎奥运时,80%时间留给混双训练,单打练习只能压缩到每天1小时。
让我们把时钟拨回2021年春天。
在北京国家乒乓球队训练基地,清晨5:30的闹钟准时响起。20岁的孙颖莎已经站在训练馆里,面对发球机开始晨训。当时日本选手伊藤美诚接连战胜丁宁、刘诗雯,成为国乒夺冠路上的最大障碍。教练组将这个艰巨的狙击任务交给了年纪最小的莎莎。
展开剩余71%训练场上,教练用白线将球台划分成8个精确区域。孙颖莎需要将每个球精准击打到指定区域,每个区域重复12次,落点误差不能超过一枚硬币的直径。当训练进行到第70多球时,她的手臂已经颤抖得像风中的树叶,汗水顺着发梢滴落在球台上,却依然倔强地说:还差3个,我能行。
最艰难的时候,这个看似坚强的姑娘也曾情绪崩溃。一次训练中,她突然摔掉球拍,蹲在地上抱头痛哭。教练没有责备,只是默默指向室外跑道。孙颖莎二话不说冲出去,在烈日下跑了整整25圈。当浑身湿透的她回到训练馆时,第一件事就是捡起球拍继续练习。那一刻,她满脑子只有战胜伊藤的信念,完全忘记了自己也只是个会累会痛的年轻女孩。
李隼教练谈起爱徒时,眼中总是闪着骄傲的光芒。2019年孙颖莎刚入选一队,他就注意到这个特别的姑娘:别的队员练完就走了,只有她会加练到场馆关灯。她眼神里有种不服输的狠劲。为了备战东京奥运,李隼专门引进了高精度训练设备,将训练强度提升到极致。每天训练结束后,他都会亲自为莎莎按摩酸痛的手臂:这孩子从不说累,但我知道她连拿筷子都在抖。
深夜的训练馆里,常常只剩下师徒二人的身影。有次李隼端来热牛奶劝她休息:明天少练10个吧。孙颖莎却盯着训练数据摇头:伊藤今天完成了110个,我必须超过她。据统计,2023年孙颖莎参加了40场国际比赛,比队友平均多出10场。因为她不仅要备战单打,还要兼顾混双和团体赛,每一场比赛都肩负着为国争光的使命。
东京奥运会不是终点。在刚刚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上,孙颖莎与搭档王楚钦勇夺混双金牌,单打也拼到了亚军领奖台。当国歌响起时,她轻抚胸前的国旗,泪水在眼眶中打转——这泪水里有喜悦,有心酸,但更多的是自豪。网友们翻出她训练时的老照片:贴满膏药的手腕、肿胀的脚踝、打变形的球拍...评论区瞬间被心疼莎莎的留言淹没。
她的世界排名第一,是用别人双倍的时间换来的。李隼教练这样评价。最近接受采访时,孙颖莎谈起那段艰苦岁月:那时候晚上睡觉要把手臂垫在枕头下,不然疼得睡不着觉。但随即她又露出标志性的灿烂笑容:不过现在回头看,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。
[温馨提示:训练强度请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,专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需在教练指导下进行]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